一对青花大瓷瓶 展示中华文化精髓

发布时间: 2015-05-04 09:35:59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丁海嘉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青花 瓷瓶 文化 交流 阿拉木图 哈萨克斯坦

我请陈老师在附近木材加工厂借来手锯、锤子,买了一些板皮,从老板娘那里讨来钉子、稻草和一些草绳,在乌鲁木齐偏远、路灯昏暗的街道上,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在刺骨的朔风中,为清花瓷瓶钉制包装箱。看到我头上满是汗水,陈老师在一旁打趣道:“看你带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干活还挺麻利。你这哪像外交官,分明就是个熟练的搬运工!今天忘了带相机,真该给你拍个照,让老外看看咱们中国的外交官是个啥样子!”

“你还别说,二十多年前,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干的活儿比这要苦得多。冬天零下三、四十度,冒着‘大烟炮',还抬着‘蘑菇头'往汽车和爬犁上装原木呢!我连房子都盖过,干这点活儿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说话间,一对长1米8,60公分见方的包装箱已经做好。新疆外办的朋友们也开车赶到,大家一起把这对硕大的清花瓷瓶放入箱子,四周填满稻草,再用草绳捆绑结实,径直送往乌市国际机场。由于体积超大、超长,这对“宝贝”竟是“乘坐”飞机的VIP包厢,来到哈国首都阿拉木图机场。

机场VIP海关通道十分冷清,我是唯一在那里出海关的乘客。当机场电瓶车把一对乘VIP客舱的“宝贝”运到时,引来了当值海关官员,一位身材瘦小的少尉奇怪的目光。他指着两个近两米长、六、七十公分宽的木板箱,满腹狐疑地问道:“这是您的行李?”我给予了肯定的回答。“您的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我看着他那好奇的样子答道:“是一对花瓶。”显然我的回答没能满足他,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什么花瓶能如此硕大无朋。碍于《维也纳公约》的规定,他无权开箱检查一个外交官的行李,但又不敢放我离开。“您是否填个什么单子,或是写个什么说明?”我说可以,但他却拿不出适合外交官使用的个人物品海关申报单。双方僵持着。使馆派来接我的车在海关外面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我见他依然喋喋不休地“纠缠”,便对他说:“如果你觉得有问题,这两个箱子就留下,请你们直接送到卡西莫夫主席那里去,请说明,这是中国大使馆送给海关委员会的礼物。”无奈之下,少尉只好作罢,怏怏而去。

第二天,我陪大使将这对“宝贝”送到哈国海关委员会。见到盼望已久的青花大瓷瓶,卡西莫夫主席大喜过望,一面招呼我们坐下品尝咖啡,一面吩咐他的手下把一只瓷瓶搬到自己的办公室,另一只搬到大厅最醒目的地方展示。为了表达谢意,他兴奋地邀请大使和我分别与他在瓷瓶前合影留念,还把他几位得力助手介绍给我们,并给我们提供了可以直接与他通话的电话号码。辞别时,他一再表示衷心感谢,并说,有什麽困难可以直接给他或他的助手打电话,欢迎我们常来做客。

中国的青花瓷瓶在闻名于世的古丝绸之路上就曾发挥过传播友谊、促进文化交流的神奇作用。今天,它再次向世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展示着自己蝤蛴婀娜的身姿,悠久典雅的神韵;它演绎着一个超越国界,超越不同宗族之间友谊的故事。 (作者:丁海嘉 文化部外联局原驻外参赞)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