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哪里买女足比赛 发展观察 哪里买女足比赛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哪里买女足比赛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张曙光:中国经济未来的可能走向与政策操作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目前,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2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了13%。在中国探索以新的方式寻求发展之际,其经济走向如何,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内外热议的中心。

有人说,目前的世界经济严重失衡,此说不虚。但更恰当的说法可能是,总体来看,目前的世界经济是均衡的,但这是一种严重失衡基础上的均衡,一种立于刀刃上的非常脆弱的均衡,这种均衡很容易遭到破坏。

因为,中国经济是失衡的,集中表现为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的持续积累;美国经济也是失衡的,表现为经常项目逆差和财政赤字的大量和快速增加。美国的逆差和赤字与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盈余以及石油美元的流入大体相当,构成了世界经济均衡的脆弱基础。

尽管世界经济均衡的基础非常脆弱,但均衡的破坏对谁都没有好处,只是损失大小的分布不同而已。因此,世界各主要国家都不愿意看到均衡局面的破坏,彼此之间也在不断地沟通和合作,并在不同程度上进行政策调整,以继续维持这种脆弱的均衡。

根据世界各大机构的预测,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明显趋缓,再加上国内的紧缩调整,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也会低于上年。这已基本成为共识。但对于将来会是怎样的结果,分歧就比较明显,甚至相当大。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又好又快,把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了8%,这可能是最低的,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预测则是10.1%,也许是最高的。因为消费的增长是相对稳定的,所预测的差异取决于贸易和投资的变化。这是有道理的。

从贸易来看,商务部预测将增长15%左右,看低的大有人在,有人认为,出口只能增长10%多一点。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趋缓,外部需求减少,国内政策和结构调整的实施,今年中国的贸易增长也会减慢,但仍然会超过15%,达到20%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按此估计,贸易顺差将分别为1932亿-2016亿美元和1535亿-2414亿美元,其均值为1974亿美元。可见,贸易顺差的增长减缓,但绝对额仍大于上年。

既然贸易顺差将达2000亿美元,在汇率升值预期的情况下,资本账户的流入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这样一来,2007年外汇储备的增加将不会少于3000亿美元,按升值后的汇率计算,被动增加的基础货币投放将会大大超过2万亿元,加上银行系统的货币创造,因而,国内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的现象还会继续。

这么多的资金和货币不是流向资本市场,就是投向实体经济。虽然2007年的股市将是一个牛市,也容纳不了这么多的资金,更何况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决非福音。所以,2007年的投资增长虽会趋缓,但也不会降到20%以下,有可能在接近25%的区间上运行。

如果再考虑到中国经济运行的体制特征,政府间的经济竞争和投资竞争还会继续。在这种竞争中,率先和大幅削减投资必然是竞争的失败者,而坚持和增加投资则会赢得经济竞争的胜利,取得经济上的实惠。

由于消费的增长比较稳定,且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目前这方面的政策和体制调整也不会立即见到大的成效,而随着贸易增长趋缓,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小,无论是扩大国内需求,还是保持稳定增长,投资的较快增长都是不可避免的选择,不可能减慢太多。

既然如此,今年的政策操作还是以稳健为好。好在,随着两税合一法案的通过和赤字规模的缩小,财政政策的预期效应是扩张性的,可以平衡汇率升值的某些紧缩影响;由于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需要紧一些,但是,切忌紧缩过度。(摘自《上海证券报》,有删节,作者系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相关文章:
“四大不公”困惑中国经济 既得利益集团需破除
李善同:发展服务业是中国经济的新动力
花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有远虑无近忧
罗伯特·蒙代尔:中国经济增长有益世界经济
中国经济增长格局改变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回落
樊纲:中国经济两位数增长可持续 不会突然放缓
中国经济有过热风险但不失控 调控不可造成大落
专家称中国经济“低烧高热” 宏观调控偏紧十分必要
中国经济能支撑股市长期向好 股市或可缓解贫富差距
北大副校长预测:中国经济6-10%高增长保持20年
中国经济专家建议组建“社保银行”管理社保基金
图片哪里买女足比赛: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